1.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和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考试院组织推行。
2.省高校招生委员会依据当年高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考虑确定各批次或相应招生种类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3.录取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参考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一标准,择优录取。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普高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每科目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一批院校录取。社会考生仍参照原有录取方法,鼓励社会考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艺术、体育类及特殊种类招生的应届考生需要参加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但录取时可以不设置等级需要。
在已投档的考生中,高校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层次高的考生。
4.录取工作于7月初开始,8月中旬结束,具体录取日程安排另行公布。
5.文史、理工类投档程序及方法。
(1)非平行志愿投档
本科提前批次、高职(专科)提前批次公安司法和其他类等非平行志愿录取院校,调档比率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如投档考生难以满足招生院校章程需要(如身高、视力、专业不服从等),则根据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补充投档。
(2)平行志愿投档
①模拟投档:每轮次正式投档前,省考试院按既定投档比率进行模拟投档。高校通过网上录取信息交互平台知道本校的模拟投档及生源状况,并据此决定是不是增加招生计划,并准时向省考试院反馈建议,调整投档比率和计划,形成招生院校的投档线(投档考生名次)。
②确定投档比率:根据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依据模拟投档状况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调档比率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省属院校原则上按100%的比率),并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可以录取。
③正式投档:依据高校最后确定的招生计划及调档比率,第一对考生按总分(含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排序,再逐个对考生志愿从A院校到F(J)院校的顺序进行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为充分尊重考生志愿,进一步提升考生志愿满足率,如普通文理科的平行志愿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仍有学校缺额和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可视情进行多轮次投档。
考生总分(含政策加分)相同时,则按统考科目成绩总分排序,统考科目成绩总分仍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投档,单科顺序:理科为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外语;文科为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
同一学校并列名次全部投档。
(3)寻求志愿投档:寻求志愿投档比率确定为相应计划的100%,投档方法与相应批次投档方法相同。
(4)降分投档:
①一般性降分:寻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对仍没有完成计划的院校及专业,经招生院校赞同,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寻求志愿降分进行投档。降分幅度为20分。
②政策性降分:少数民族预科班,在批次线上完不成计划,可在规定的降分范围内降分投档。
③定向就业招生,在学校调档线上不可以完成招生计划的,可在学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同批次控制分数线以上,对考生平行志愿逐校逐专业逐分检索投档(不含专业服从)。经降分仍没有完成的计划,则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实行。
降分投档比率确定为相应计划的100%。
(5)特殊种类招生投档:
①民族院校按其招收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类别,招生计划单列,分别进行投档。
②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根据院校报送的测试合格名单,于招生院校所在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前单独投档录取。少数民族预科班按考生志愿于相应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单独投档录取。
③本科提前批特殊种类的投档次序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
38.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将由省考试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种类招生工作的公告》(教学厅〔2020〕13号)精神,并结合我省实质另文规定。
艺术、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按考生综合分投档,投档程序及方法另文规定。
6.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高校应在校内采取远程异地录取方法拓展录取工作,录取期间,各高校和省考试院之间要保证通讯畅通。
7.高校和省考试院根据“学校负责、省考试院监督”的原则推行新生录取工作。高校应根据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情况符合有关专业培养需要、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需要的考生,是不是录取与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对退档考生的退档理由须详细注明,同时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缘由做出讲解,高校不能超计划录取。省考试院负责监督在当地区招生高校实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状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
8.高校录取新生要根据我省考试院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审核、预录、退档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流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超越时间未按需要完成有关环节工作且无故拒绝联系或故意拖延时间的高校,省考试院可依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按有关高校计划数及录取规则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况,同时书面公告有关高校,并或有关状况上报教育部备案。
9.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能规定男女孩录取比率;不能对考试报名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不能在国家政策规定外作其他限制。
10.对高考考试成绩达到需要、身体条件可以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可以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可以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11.2021年我省高考考试加分政策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和安徽教育厅中共安徽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安徽民族事务委员会安徽公安厅安徽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印发的《安徽关于进一步调整和规范高考考试加分工作的推行策略》(皖教办〔2020〕14号)实行,具体项目及分值(同时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的一项分值,且不能超越20分,所有高考考试加分均不能用于不安排分省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如下:
(1)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具体为:烈士子女(2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与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籍(含台湾户籍)考生(10分)。
(2)地方性加分项目2项。具体为: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即全国性加分项目“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籍(含台湾户籍)考生”以外的“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少数民族考生(5分)。
(3)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考试报名高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大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公告》(公政治〔2018〕27号)及我省有关规定实行。
(4)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参照军人有关优待政策实行。
(5)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考试报名高校,根据《司法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参照公安机关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教育优待的公告》(司办通〔2020〕32号)及我省有关规定实行。
12.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有关政策按教育部教学〔2021〕1号文件及其他部委有关文件规定实行。
(1)平常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区域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区域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职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需要的,应予以优先录取。(2)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需要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3)经共青团中央年轻人志愿者诚信联合勉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年轻人志愿者的,达到有关高校投档需要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3.高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含统考、保送、单独考试拟录取的考生等)标注录取种类后,报经省考试院核准,并增补有关特殊种类招生计划。省考试院核准后形成录取考生数据库,并据此打印相应录取考生名册,加盖“安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录取新生专用章”,作为考生被高校正式录取的依据,予以备案,同时在高校同批次录取结束后寄给有关高校。
高校依据经省考试院核筹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考生录取公告书,由校长签发录取公告书,加盖本校校章,并负责将考生录取公告书连同有关入学报到需知、资助政策方法等有关材料一并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14.已录取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纸质档案(或人事档案)由考生所在报名点单位(中学)统一寄送相应高校。录取公告书寄递工作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录取公告书寄递工作的公告》(教学厅函〔2020〕23号)实行。
15.除按规定应向社会公开公示的信息外,对是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阶段性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擅自向别人提供或向社会公开,严禁非法传播、供应。
16.考生可通过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www.ahzsks.cn)和安徽教育厅网站(jyt.ah.gov.cn)与高校所提供的渠道查看和确认本人的录取结果。考生收到录取公告书后,应准时通过省考试院或高校指定的信息发布途径进行核实和确认。考生凭录取公告书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需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可以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赞同方可延期报到。
高校依据经省考试院核准的本校录取考生名册、已录取考生所持录取公告书,按有关规定及需要为新生办理入学等有关手续。
对未经高校赞同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舍弃入学资格。高校应将自行舍弃入学资格的我省考生名单(含考生号)进行大全,于本校规定的报到截止日期将来20日之内报送我省考试院。严禁高校为未报到考生注册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