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近日组织专家撰写了《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常识要素》。 为了做好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心理健康、防治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卫生常识水平,卫生部近日组织专家撰写了《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常识要素》。
核心信息: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一个人不只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2.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用途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决定的。
3.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见各种精神卫生问题,看重和维护自己的精神健康是很必要的。
4.国内目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5.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同意咨询和合法的诊断与治疗。
6.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7.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病人,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8.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常识要素: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一个人不只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health)不止是没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况。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可以适合地评价自己、应付日常的重压、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好状况。主要包含以下特点:智商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 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肯定的紧急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病人的社会生活、个生活活能力遭到损害,导致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况。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
10大类为:
1.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 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靠综合征。
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型障碍。
4. 心理(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 神经症性、应激有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原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 成每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即一般所说的智商低下。
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自闭症。
10. 一般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点多动障碍。
2、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用途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原因包含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状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原因包含人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怎么看、应付方法和情绪特征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原因包含日常的各种大事、意料之外事件和不好的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要紧社会原因。
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与它们之间的相互用途,影响着生活的每个阶段。各原因之间的良性用途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原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原因。当危险原因用途达到一定量,会致使精神疾病的发生;而通过消除危险原因、加大保护原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