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硬磨了易中天给母校题字

  记者赵莉通讯员陈先钧、曾艳报道:“母校的变化真大啊……我记得我的第一任班主姓任的熊……”昨日,厦门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座》“开坛论道”学者易中天,重回母校华师一附中,并同意了华师一“杰出校友”荣誉证书。
1965年他从这里高中毕业。

  晚上,华师一附中大礼堂聚集了近2000名学生,聆听易教授的讲坛《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易教授以其一贯的幽默风趣,让学生们每隔几分钟爆笑一次。以下为部分问题集纳:

  问:对于学生而言,怎么样将学习和生活协调统一,请易教授给大家一点建议。

  易中天(以下简称易):非常简单,把学习当生活,把生活当学习。同学们不要把学习当成其他人交给我们的任务,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这是存活必需的。同样,生活也是一种学习,重点要看你是不是注意了。

  问:大家该怎么样面对重压?

  易:两个方法,一是假如自己重压大了,可以想方法把自己内心的重压释放出来。另一个方面则是给自己鼓气,一个人就好比球,气足了,就能承受外面的重压。而气则是从理中来,常常问问自己“我做的是不是是正确的,是否有益于人的”,正可谓“理直则气壮”。

  问:听说你参加武大研究生考试时,曾将三个月当作三年来用,想请教一下你的学习技巧。

  易:学习是要讲求办法的。勤奋、好问、常识丰富、擅长记忆,都是学习的好办法,但很多人拥有这类好办法,却最后没能成功,问题就是没维持一贯性。学习技巧也强调一贯性,就是要将好的办法自始自终地维持下去,才能成功。

  问:你感觉快乐学习与高考考试相违背吗?

  易:我赏析李敖先生的一句话“天底下没白坐的牢”,假如说这个“牢”必须要坐,可以快乐地去坐,将它当成一种生活阅历。对于高考考试,可以将它当成一种生活体验。高考考试是痛苦,但我就偏要快乐地去考,有了这个心态,就肯定能考好。万一没考好,也可以安慰自己,我本来就不想考的。大伙一块把高考考试变成嘉年华吧!

  问:你怎么样看待当今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

  易:以前的教育更重视人的全方位进步,理工科的学生善于文学,文科的学生自然科学也学得棒,但目前的文理科让人为地割裂开来了,导致了理工科学生人文常识极度匮乏,是不适当的。相信伴随教育事业的进步,这一问题会得到改变,最后达成人的全方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