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变化
2007年的语文科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考试能力需要和考试内容方面的变化如下:
识记指辨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去年为“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1、识记现代汉语中文常用字的字音(去年为“识记现代汉语中文的字音”)。
2、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去年为“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3、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前凸后翘,意境深远(去年无“论据充实”)。
4、有文采,用词贴切(去年为“词汇生动”),句式灵活,擅长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去年为“文句有意境”)。
通过以上的对照,大伙会发如今年的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能力需要方面,与去年是一致的,而考试内容变化也不大,继续突出语文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变化内容均未脱离教学大纲,只不过表述更准确、明确,需要更明确。具体说明如下:
1、和去年相比,在字音和字形辨别的需要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如将去年的“识记现代汉语中文的字音”,变成“识记现代汉语中文常用字的字音”,将去年的“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变成“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这种变化更明确了考查的范围,就是考查容易见到常见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不鼓励大伙花精力钻研冷僻、繁难字。
2、作文进步等级部分的表述内容有增加,措辞有改变。在“丰富”这一点上增加“论据充实”,导向性很明确,愈加强调了写议论性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文章流于空泛。在“有文采”这一点上,将去年的“词汇生动”改为“用词贴切”,“文句有意境”改为“文句有表现力”,变化后的措辞简明扼要,不只涵盖了去年的需要,而且又丰富了“有文采”这一点的内涵。
备考建议
●研究“两纲”,悟透考试知识点需要
高考考试命题的依据是“两纲”,因此,考生在语文复习过程中要好好学习。研究最新出版的教学大纲和今年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以明确复习和练习的具体对象,防止走弯路、浪费时间间。同时还需要研究近三年高考考试语文题,找准高考考试的演变轨迹和进步趋向,以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培养规范,夯实基础
最后阶段还应加大答卷规范性、方法性练习。高考考试阅卷时,大家发目前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题中,有些考生因超越字数而扣分,有些因作文不写标题而扣分,有些因字数不够而扣分。究其缘由,是答卷欠规范、缺少方法所致。不少考生把时间花在不会做的题目上,反而丢了会做的题目,结果得不偿失。
●阅读、写作是重点
最后备考阶段,应突出阅读鉴赏和作文练习。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需要按部就班,先要准确理解有关鉴赏术语的意思,然后阅读一些鉴赏文章,再尝试答卷,总结答卷思路,做到有看法有剖析,如此就能尽可能防止方向性的错误,保证得分率。
作文方面,全方位练习各种文体,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很多积累写作素材,写出构思新颖、见解独特的作文,以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既是新形势下复习备考的需要,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革新人才的需要。
在初中生的作文实质中,存在一种较常见的不好的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视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要舍得在立意上下功夫,应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也就是说要认真研读、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或话题的内涵,从而确立最好的立意角度。
要做到立意高远并不难,无非是在文中自然、真切地表现爱国心、爸爸妈妈恩、师生情、同学谊、奋斗志、英雄气等,一句话,表现、弘扬真、善、美。当然了,文章不是不能写假、恶、丑,但重点是应该以一种哪种眼光看待社会的阴暗面。
回归教程。认真剖析一下高考考试考试试题,几乎都可以依中学教程的常识来解决。教程提供给大家词汇讲解和使用方法、文学和文化知识、写作格式、素材运用等常识和能力。特别是文言文,试题上的每一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每种句式的特征等,都能在教程中找到相应的要点;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考试,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题。试想,如不熟知教程,这类题目又如何能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