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时,化学的第一轮复习一般都还剩了点尾巴,目前每个学校都进入或者马上进入二轮复习。都说一轮复习重基础,二轮复习重提升,都觉得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如何解决化学繁的问题?记得宋少卫老师就曾给大家留言,让大家写写如何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不如物理和数学那样有规律。学生的新课学习感觉化学常识杂、乱、散、繁琐,记不牢,听得懂课做不来题,及格容易高分难。高中三年级第一轮复习总是还是沿袭教程顺序,逐章复习,重视化学入门知识的复习。通过一轮复习和训练,学生捡回了遗忘的一些常识,或者对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吃了夹生饭的地方做了一些弥补,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对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的部分常识进行了重新认识。但一轮复习后,仍没能解决或者较好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为何要进行二轮复习?
原来有老师和基础较差的同学觉得,放慢复习步伐,扎扎实实复习一轮就好了,不必复习二轮。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只复习一轮,化学常识的杂、乱、散根本无从解决,常识的系统性、互联网关系无从搭建,常识转化为能力就无从达成。而理科综合考试虽整体减少了困难程度但对考生能力的需要却更高了。能力的提升只有在二轮复习中才能变成达成。
如何进行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习化学杂、乱、散、繁琐的常识系统化、互联网化。化学二轮复习一般分《化学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
下面就学生感觉最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实验》两大块谈谈如何进行二轮复习。
高中化学,理科必学教程共15章,选修教程共6个单元,其中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识就占了必学教程的6章(不含有机化学),分散学习了第IA第VIIA的全部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识。就是同一族内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它们还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呢,所以只是通过第一轮的分章复习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二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时,大家就要去总结和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同的规律及其一些特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碱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卤素》。当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的复习中一直别忘了贯穿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两条主线。只有通过持续的对比复习,才能帮助大家记忆准确,才能使杂、乱、散、繁琐的化学常识系统化、互联网化,才能提升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II卷无机判断题的准确率和提升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识考试试题的准确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每一章中,高中三年级选修教程最后一单元还专门学习了《实验设计》。进入二轮《化学实验》这块的复习时,不只要对中学(包含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容易见到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等入门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还要对性质实验、制备实验、物质的检验和辨别、定量实验等进行系统总结,还需要学生会完成一些简单和较复杂的实验设计。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实验室辨别一些不容易见到实验仪器及装置,让学生去再做一些要紧的演示或者学生实验。最起码也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放一些要紧实验的实验光盘。
大家学校的实验条件在全市是最好的,而且每一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施,所以实验复习的成效很好。其他各块的复习就不一一列举了。一轮复习重基础,二轮复习重提升,只有通过二轮复习使五大块常识系统化、互联网化,才能真的达成把化学入门知识升华为能力,才能真的解决化学繁的问题。